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30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以釘釘子精神抓改革落實,既要積極主動,,更要扎實穩(wěn)健,,明確優(yōu)先序,把握時度效,,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能脫離實際,?!边M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將帶來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在抓落實時只有把握好時度效,,才能使改革達到預期目的。
“時”主要是指時間、時機,。落實改革舉措要有時間表,、路線圖,抓住有利時機對于抓好改革落實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常說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一些改革舉措的推出也有著寶貴時間窗口,在時間窗口內(nèi)推出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錯過了時間窗口就難以達到預期目的,。“時”和“勢”又是緊密相關的,,好的時機,、寶貴時間窗口通常意味著已經(jīng)形成了有利的態(tài)勢。古人說“雖有智慧,,不如乘勢”說的是“勢”的重要性,。在抓落實時善于抓住時機,就要因勢而動,、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比如,,對于一項改革,,人民群眾的呼聲已經(jīng)很高,各方面條件也比較成熟,,這時候就要抓住時機盡快推出,。如果這個時候還是猶豫不決,,錯失良機,,就可能使矛盾和問題由小拖大、由大拖炸,。把握“時”的要求,,關鍵是要審時度勢、因時制宜,,結(jié)合實際情況,,對于看得準的、共識度高的改革,,要雷厲風行抓緊推進,;對各方面認識還不一致、條件不太具備的,,可以通過試點先行等辦法積累經(jīng)驗,,循序漸進、穩(wěn)扎穩(wěn)打推動改革落實。
把握“度”的要求,,就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落實改革舉措,,力度太小難以真正解決問題,,力度過大又有可能引發(fā)其他負面效應,關鍵是要適度,。我國改革開放已經(jīng)走過40多個年頭,,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jīng)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就需要瞄準深層次的堵點難點,、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加大改革的力度,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jié)構(gòu)性矛盾,。同時,,要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關系,把改革的力度,、發(fā)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tǒng)一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實現(xiàn)“雙碳”目標時指出:“實現(xiàn)‘雙碳’目標,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wěn)中求進,、逐步實現(xiàn),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搞運動式‘降碳’、踩‘急剎車’,。不能把手里吃飯的家伙先扔了,,結(jié)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這不行,。既要有一個綠色清潔的環(huán)境,,也要保證我們的生產(chǎn)生活正常進行?!备氵\動式“降碳”,、踩“急剎車”,就是沒有把握“度”的要求,。
檢驗改革,,要看實績實效,。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關鍵就在于以釘釘子精神抓部署,、抓落實,、抓督查,從而取得實績實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更加注重改革實效”的重要要求,,凸顯了改革的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jié)果導向,。抓好改革落實,,不能把說了當做了、把做了當做成了,,不能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不能搞避重就輕,、避實就虛的形式主義,。要在更好推動改革落地見效上多想辦法、多下功夫,,從改革方案設計到改革組織實施,,都要奔著有利于抓落實、有利于解決問題去,,推動各項改革相繼落地,、漸次開花,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時度效往往相互制約,、相互影響,不可分割,、不能偏廢,。把握時度效對黨員干部抓改革落實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黨員干部要不斷提高能力和水平,,善于把時度效有機統(tǒng)一起來,,在抓好改革落實中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見到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