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前夕,,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神經外科為一位帕金森病患者成功實施機器人輔助腦深部電刺激(DBS)術。 患者是一位有著7年帕金森病史的中年女性,,癥狀以肢體僵硬為主,,行走緩慢、困難,。 患者剛剛度過抗帕金森藥物的“蜜月期”(藥物蜜月期是指疾病早中期通過較少的藥物劑量和較少的藥物種類達到理想療效的一段時期,,隨后藥物療效下降,副作用增多),,正是外科干預的良好時機,。 此時進行DBS手術往往能取得理想效果,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功能神經外科連世忠主任團隊和神經內科田玉玲主任團隊對患者進行詳盡的術前評估和手術預案,,運用ROSA機器人系統制定手術計劃,完成機器人輔助STN-DBS手術,,術后重新進行多模態(tài)影像融合驗證電極位置,,證實植入靶點理想。

ROSA機器人是國內最早應用于臨床的神外手術機器人,,象征著神經外科最高端的設備和技術領域,。機器人CPU運算能力強,多模態(tài)數據融合避免了很多人為主觀經驗,,在手術更高精度的基礎上,,保障更加安全、快捷、微創(chuàng)的完成DBS手術,,而且數據可重復,,更加科學。
機器人操作也對醫(yī)護團隊提出了高要求:前期準備過程,,包括頭部標記點確定,、多模態(tài)影像處理等步驟需要一個團隊。在手術配合時,,至少需要2位助手,,還要有操縱機器人和術中電生理的醫(yī)生等,完成這樣一臺手術至少要有5位醫(yī)生,。另外,,最好還有1位巡視醫(yī)生,對整臺手術的步驟進行質控,。培訓1名配合機器人手術的護士至少需要半年時間,。
除了DBS手術,機器人可以進行各種靶點的定位,。比如活檢,,再比如立體定向腦電(SEEG)植入,利用機器人無框架的技術,,直接把電極植入到相應的靶點,,來達到探尋致癇灶的目的。另外,,機器人可以輔助激光系統,、輔助內鏡系統來協助手術。比如ROSA,,可以準確的把內鏡放到一個位置,,利用內鏡的光源來看到病灶,進行切除,、燒灼等手術,。機器人不只能夠定位,還能通過“眼睛”把腦組織結構特別是血管的走行看得清清楚楚,,然后避開,。

隨著機器人手術越來越多的開展,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神經外科必將更加精準,、微創(chuàng),、快捷的進行手術,結合國際最先進的技術與理念,,為三晉人民解除病痛困擾,,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