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心血管內科成立電生理手術二組,,至今共完成了各型心律失常介入手術20例,,其中7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成立之初恰巧心內導管室DSA機器有突發(fā)狀況,,趙志強主任醫(yī)師帶領王瑞華主治醫(yī)師及團隊成員依靠多年綠色電生理技術經驗的積累,,在完全無“射線”條件下,結合目前先進的心腔內超聲(ICE)指導下行房間隔穿刺術,,結合三維技術,,順利完成1臺陣發(fā)性房顫(肺靜脈單圈完成隔離)和3臺室上速(2臺雙徑路和1臺左側旁道)的手術。這些離不開多年對電生理基礎知識,、手術技術的不斷學習和對于“零”射線技術的掌握,、導管的精準操作和先進設備的熟練應用,。
其中一例陣發(fā)房顫患者,,環(huán)肺靜脈隔離后,患者復律未成功,,房顫未終止,,此時繼續(xù)左房線性消融?阻滯二峽、三峽,?趙志強主任醫(yī)師帶領團隊經過仔細分析,,得出房顫起源部位比較罕見,來自上腔靜脈,,起搏標測下無膈神經刺激,,完成上腔靜脈隔離后,房顫徹底終止,,未再復發(fā),。另一例患者超大右心房(60*47mm),房撲20余天,,嚴重影響心功能,,患者風心病、二尖瓣及主動脈瓣聯合置換術后的患者,,三尖瓣峽部依賴型房撲,,采用高精密度標測技術明確患者為三尖瓣峽部依賴的逆鐘向房撲,且在心房后壁有疤痕區(qū),,于“三峽”進行消融放電,,周長逐漸延長,最終房撲終止,,起搏冠狀竇和消融導管,,均大于120毫秒,說明雙向阻滯,,術后反復刺激誘發(fā)均無房撲,。
心血管內科電生理手術二組將會繼續(xù)注重基礎,以人為本,,不斷瞄準專業(yè)技術前沿,,更快更好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