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段熠熠閃耀著人文之光的銘言越過時空,久久地流傳在醫(yī)務工作者之間,。援滬工作的那段時間,,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它的涵義。
我所在的十五病區(qū)是重癥病區(qū),,這里的患者幾乎都是在多系統(tǒng)基礎疾病的基礎上感染新冠的老年人,。每當值夜班時,凌晨兩點的病房總是那么安靜,,顯得醫(yī)學儀器綿綿不休的運作聲和患者孱弱的呼吸聲格外清晰,。我徹夜守護在病床前,一遍遍提醒自己:堅持,,天總會亮的,!
很多患者本來就常年忍受病痛的折磨,疫情又讓他們失去了親人的陪伴,,因此絕望,、抗拒、憤怒等不良情緒難免會在他們心里滋生,,讓溝通變得更加困難,。

病區(qū)里有這樣一位“倔老頭”:性格古怪、脾氣暴躁,。對所有醫(yī)務人員都很抵觸,,甚至不友好。我們的問候他不理不睬,,我們的宣教他嗤之以鼻,,我們的治療他不情不愿,有時候還罵罵咧咧,。于是,,很多醫(yī)務人員接近他時變得小心翼翼,生怕一言不合,,這位“倔老頭”就發(fā)飆,。做為帶班組長的我,總在想他為何這樣呢,?或許就跟孩子一樣,,這只是他掩飾自己無助的一種方式吧。如何才能走進他的內心,,傾聽他的需求呢,?憑著十幾年的工作經驗和溫和的性格,我堅信只要自己付出真心去幫助他,,終究他會理解的,,于是我對他格外留心。
“沒用的,沒用的,,……”這是我留心他以來,,聽到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老人有多年的肺氣腫,,氧氣不能離身,,有時翻個身、下個床,、吃個飯都會變得氣喘吁吁,,我們平常最簡單的自理對于他來說都是一件困難事,但是他的尊嚴讓他不肯輕易低頭,,尋求陌生人的幫助,。看到這里,,我開始理解他的暴躁,,他需要的是更多的愛與鼓勵。
有一次,,我花了整整一個班的時間,,不斷地接近他,嘗試和他溝通,,在他不耐煩時默默守在他身邊,,直到他把所有的抱怨、憤怒一吐為快,,我的堅持終于有了回報,,他對我的態(tài)度明顯親切了不少。心近了,,信任就多一分,。雖然我們不能替代家人的位置,但我們希望能成為他們可以依賴的人,。
清晨,,我照例去給患者送餐,進去的時候發(fā)現他不在病床上,,轉頭看到衛(wèi)生間門緊閉,“不好,!”我一個箭步就沖了進去,。發(fā)現他已經面色蒼白、臉上掛著豆大的汗珠,,倚靠在洗手臺上,。我急忙把他攙扶到床上,迅速給他把氧氣連接上。雖隔著兩層防護手套,,但他雙手冰涼的感覺真真切切傳到我的指尖,,我感受到了他內心的恐懼。那一刻,,從他的眼神中,,我讀到了孤獨、害怕,、恐懼,,我的及時出現和幫助,帶給了他安全,、溫暖和慰藉,。
等他感覺好了一些后,我開始給他講解目前臥位治療的好處,,藥物治療的作用,,他靜靜地聽著,點頭表示他接受,,這一刻,,我欣喜的感覺無以言表。果然,,打開溝通之門后,,他變得很配合,然后很快轉陰出院了,。


這樣的例子在我身邊發(fā)生了很多,,從這場“較量”中,我深深的體會到:醫(yī)學的工作對象是人,,其目的是為了呵護人的生命與健康,。既然我們解決的是人的問題,我們就必須關注人的需求,?;颊邅淼结t(yī)院就醫(yī),不僅僅希望通過醫(yī)院的技術治療解除癥狀,,同時也非常希望在醫(yī)務人員的理解與幫助下緩解與釋放不安與焦慮等心理問題,。因此,我們要做有溫度的白衣戰(zhàn)士,,只要眼里有光,、心中有愛,堅持到底,,就能幫助每一位患者燃起生的希望,!